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照镜子:看“女性摄影”,与130个“她”照见自我

绿子Midorikoko 一筑一事
2024-09-06

女性主义作家波伏娃说:“她相信通过镜子她确定能够看到她自己,她通过自己的仰慕和欲望, 赋予她在镜子中所看到的特质以生命。”


现代以来,随着中国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女性运动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互联网因其信息双向反馈的属性,为女性议题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讨论的场域。


比如豆瓣小组「Women in Academia女性在学术界」,将科研女性聚集在一起,相互寻求支持和帮助;「琴包Grrrl live」(原“琴包装机关枪的少女”)以美国90s的地下朋克女性主义运动Riot grrrl为启发,关注中国女性在独立音乐领域的发展、反对性别暴力与性别歧视,搭建起一个交换创伤和认同的平台。


还有这样一群女性,正透过相机取景器发出属于她们的声音。



2020年8月开始,她们凝聚而成一个名为「照镜子Miroir Project」的女性摄影交流平台,持续关注和挖掘国内优秀的女性摄影师,提供展示作品、比赛以及展览的机会,开放包容地讨论多元的审美和观点、文化。


目前已链接超过130位女性摄影师,累计收到500+摄影投稿,并在北京、成都、上海举办系列女性摄影群展。




摄影给予

她们审视自我的勇气


照镜子的两位主理人老严和靓靓,相识于2018年的一次摇滚乐现场,由于都喜欢音乐和摄影,她们彼此很快就亲近起来,成为了朋友。因为不想将人生局限在白领生活中,两人一拍即合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女性摄影推广,「照镜子」就这样诞生了。


老严负责内容编辑和媒介宣传,靓靓担起拉赞助和视觉传达的工作。初期主要通过朋友帮忙转发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她们也会邀请女性摄影师在照镜子的【女孩掌镜】栏目发布作品。


老严(左)和靓靓(右)


面对邮箱里的投稿作品,照镜子不将专业背景和技术高低作为评判标准,而是更看重作品中呈现的对事物的敏感度、洞察力以及细节捕捉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女性视角。在照镜子看来,女性摄影更多是指从女性视角出发的摄影。而且女性视角和男性视角不是对立的,照镜子关注女性视角,并不代表着排斥任意一种其他视角。


投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未受过专业摄影训练,邮件中的只言片语,往往透露着内敛与谦逊:“没有学过”、“不够专业”、“抱歉占用你的时间看我的作品”......老严总会毫无保留地赞美对方,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收录,她也会指出可以进步的空间,并鼓励对方继续创作并期待下一次的投稿。“我基本都会在末尾加上一句:但请享受摄影带来的快乐。” 老严说。




女孩掌镜栏目,至今已推出30余期


陆陆续续有了更多的女孩认识照镜子并加入进来,照镜子发布在平台上的作品,呈现出开放、多元、包容的样态,它们或许不完美,但每张影像都沁润着女性视角独有的气息。


艾汶记录下在玫瑰园为一只猫举办葬礼的乡下小女孩们,饱含着对生命最纯粹的敬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艾汶/《一只猫的葬礼》


小光在某一天灵光乍现,将最喜欢的鸭子的形状作为城市散步的地图,恰好对应了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于1995年提出的的心理地图(Psychogeography),他建议以有趣、创造性和更具开放性的方式探索城市环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小光/《鸭子地图》在上海地图上随机选取一片区域截图,再在上面涂鸦一只鸭子,作为一条特殊的散步和拍摄路线。


汤桐回到童年居住的小镇,试图通过重映与幼时玩伴相处的情景来反抗大城市的情感疏离,通过对童年的回溯,汤桐找寻到记忆中的温暖安定碎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汤桐/《()》


王子嘻将摄影和PS融为一体,开拓出独属于自己意识与联想的延伸出口。


王子嘻/《比瞬间持续稍长的时间》


照镜子的记录者们将镜子照向内心,剖解自身对周遭事物的感知。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细腻真挚的情感,它们如海浪一样流动、翻涌,通过影像的力量传递给平台的读者,也启发了更多女孩拿起相机踏出创作的第一步,这也是照镜子独有的磁场引力。



用镜头搭建

属于自己的房间


成立半年之后,照镜子举办了第一届照镜子摄影大赛,前后吸引了300余组女性视角的作品,获奖作品落地为三场分别开办在成都、北京、上海,名为《无尽的房间》的女性摄影群展。


9月份/成都/近未来艺术旅舍

10月份/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12月份/上海/原色艺术空间


房间这个意象来源于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她在作品《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中强调女性需要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来用于创作、思考和阅读。对于女性来说,意识到房间的功用,恰恰也是主体性觉醒的无数个瞬间之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无尽的房间》的女性摄影群展海报


在做这场展览的时候,照镜子也邀请了女孩子尝试和她们一起完成策展,或者是成为讲座对谈嘉宾,抑或是通过参与照镜子的展览、比赛,被更优秀的平台或品牌所看见,想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更多元的机会。



展览期间的延展活动


这场展览让照镜子看到了许多令她们惊喜的作品:


朱宝蕾《厚的翻云覆雨手》所拍摄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物,但其中包含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细微之处的感知。滴落成线圈的水滩、起雾的镜片、伞下躲雨的本地女孩,所有的介质在照片内都有不同的形态,在动与静之间转换,将目光聚焦在对环境变幻的认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朱宝蕾/《厚的翻云覆雨手》


除了对外在事物的洞察,还有一些作品是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


比如 Soojo Lee 所拍摄的一个系列《萨满之眼》,她的童年经历赋予了照片更多可解读的意义和内涵。这个系列的作品,并不是对于现实生活图景的彻底写实,它带有摄影师本身的宗教背景,属于老严和靓靓希望看到的多元视角。


soojo le/《萨满之眼》


刘思典的《与家人在家》作为比赛的一等奖,无论是理念还是拍摄方式,都让评委们眼前一亮。她拍摄、凝视、再拍摄,以图像为中介,通过对现实的临摹、操纵、试验,终于颠覆原有关系里的权力体系,将自己作为主体,把父母作为被观看的客体,创造出一个默默支持她的家庭环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刘思典/《与家人在家》


照镜子的朋友周周为《无尽的房间》北京展写下过这样一则展评中:


展览里女孩们的作品是不完整、甚至是有缺陷的,就像是挂在房间里的作业贴,拥有更多进步与讨论的空间。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提供了一个学习状态以及正在探索的思路和方向予以所有人、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的摘取和参考。照镜子给其他正在等待中的,还未能被看见的女孩们一种无尽的鼓舞。”




女性气质

如春天溪水般流淌


在照镜子的投稿作品中,私摄影表达着很浓烈的女性气质。私摄影的概念起源于日本,这些照片就像是影像日记,记录着自己的私生活或者私人圈子里发生的一切事件、行为。


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中,摄影家与被摄者有着共同的生活理念与价值观,他们相互之间了解,认同。照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亲密,所呈现出的状态也非常真实,潜藏着不少拍摄者与被摄者的互动。


靓靓格外喜欢的一组作品,是高中生摄影师Yuxi宇茜的Nina:Puberty2.0,主角是她十岁的妹妹,在作品陈述中,她写下:


“少女的青春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无声革命,

所有的一切都在暗潮涌动中悄悄改变。

是拨开的糖纸,是躺在树上看天,

是编织的花环,是阳光,是腿上的绒毛。

我需要记录下这些,为了妹妹,也为了自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Yuxi宇茜/《Nina:Puberty2.》

这些仿佛藏在抽屉的日记里的文字和画面,深深地触动着观看者,就好像路过少女房间的窗棂,却被卷入了一场女性青春期共享的记忆漩涡,隐秘暗涌的小心思被附着于这些细碎零散的事物上,某种心照不宣的情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桌边的废纸篓趋近填满。


“Yuxi宇茜所拍摄的这个作品,是关于她妹妹的肖像。我想可能作为姐妹身份,本身就很亲密,充满信任感,而这层身份也导致了她近距离的创作视角。在作品中我能看到的是:


”即使是非常亲密的距离,被拍摄者并不是被打扰的、不安的、被性化的。我想这种呈现背后,更多是关联了内敛害羞但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破土而出的、与表达欲相关的女性气质。


一名高中女生,试图通过自己的镜头去描述她所看到的妹妹,像春天的小溪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以一种贴近肌肤的、不冰冷的舒适温度,在观众眼前温柔流淌。” 老严说。



Yuxi宇茜/《Nina:Puberty2.》


在靓靓看来:“私摄影的魅力在于「摄影创作」和「真实生活」之间界限的模糊化,有时,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是完全抹去。这一点其实需要创作者对自己的生活本身有着极高的敏锐度、随时举起相机的勇气以及承受某种程度上的混乱/迷惑/痛苦的一种能力。而我认为「女性气质」,是切实包含着这几点的,它就像一片汪洋,有温柔而细致的波浪,同时也蕴含巨大的能量场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靓靓在2022年出版了她的首本聚焦于亲密关系的摄影集《缱绻的黑洞》,在对现有聚焦亲密关系的私摄影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翻阅和思考后,靓靓发现它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是由男性拍摄女性,比如说像戴建勇和荒木经惟,极少有女性拍摄男性的例子。


靓靓疑惑:为什么没有人去做女性拍摄男性的摄影书?当时她对这一点进行了一些思考 ,最后发现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令她想要对抗的性别问题,以及基于此的女性创作者遇到的独特困境,这是鼓励她完成这本书的外界因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王靓/《缱绻的黑洞》


男性拍摄的女性,常常会有一些色情的视角,将女性作为性凝视的客体,很多人会因为被摄的女生长得漂亮、身材好,或者是比较裸露而去看这本书。而当靓靓作为女性拍摄时,却更关注亲密关系的两面性,就像书名《缱绻的黑洞》那样——“缱绻”来代表亲密关系里的温柔甜蜜、难分难舍。黑洞则是一个中性的意象,代表亲密关系里彼此之间的强烈吸引、依赖,人与人之间边界的交融与进退。


她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会有意地去保留拍摄对象不那么“男子气概”的瞬间。他在亲密关系里也有脆弱的一面。他也会流泪,也会因为关系里的不愉快去伤害自己,“黑洞”容纳了这段关系以外不会展现出来的行为。靓靓认为,亲密关系是能让彼此能够释放脆弱的、一个房间那样的存在。



王靓/《缱绻的黑洞》



到灯塔去

看见个体与世界的链接


在关注国内的女性摄影师的同时,照镜子也将目光投向海外的女性摄影师,看见了不同世界观与语境下的摄影叙事。


照镜子的微博平台除了分享【女孩掌镜】栏目的作品之外,也会有【镜荐MiroirReco】对世界范围内女性摄影师进行挖掘和传播。


(澳大利亚)Anne-Marie Michel /《Sister of the Road》Anne-Marie走了一万英里,穿越美国,记录女卡车司机的独特经历。


运营照镜子之后,靓靓发现女性摄影师对世界的关注比她原本认为的更加敏锐和深刻,也看见了基于不同年龄层、地区、职业和生长环境所造成的创作主题的差异,无论主题是自我、亲密关系、家庭生活、友情、大自然、旅行、人类活动、政治、历史……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多样性给靓靓的生活和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她开始切实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宽广。


(日本)原美树 / 无题。原美纪子的摄影作品充满诗意,并且在她的主题中,她关注到了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距离和孤立,尤其是女性。


老严表示:“人是立体的、多面的。所以即便是女性摄影师群体,关注的议题和作品风格都大不相同。我欣赏不同主题的风格作品。对我个人而言,印象很深刻的作品,大多和社会议题相关。” 


如女性摄影师Giulia Frigieri的《Surfering Iran》,见证了女性通过一己之力引导着世界某个地方的转变这个系列从2017年开始聚焦于伊朗女性Shahla Yasini在Ramin海滩冲浪的故事,她见证并引领了伊朗这个多为沙漠国家的一项难以想象的运动的到来。


Giulia Frigieri/《Surfering Iran》

作为一名潜水员和救生员,Shahla一直与水,尤其是印度洋有着密切的联系。2013年,爱尔兰职业冲浪运动员Easkey Britton会向她发出邀请,邀请她成为第一批在印度洋冲浪的女性团队,她成为了伊朗第一位冲浪的女性。


现在Ramin海滩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冲浪胜地,特别是对德黑兰的年轻人来说,该地区的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Shahla Yasini透露出的如大海一般磅礴的力量,也正是照镜子希望传达给平台读者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无论作品关于自我内部还是关于外界,都和无法和社会脱离联系,而这样的作品,能够让很多不被看见的事情浮出水面,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正在发生的这样的事情,是很重要的鼓舞力量。我很受感动,也希望自己能做出体现「渺小的个体和世界的链接」的作品。”老严说。



站出来

本身就是一种对抗


在不可避免地谈到女性在艺术界发展的性别处境问题时,靓靓认为:“在艺术创作领域,女性所遭受到的性别歧视和不公正对待比其他领域更加严重。女性想要举起相机、拿起画笔、演奏乐器、走上舞台,都需要克服比男性大得多的困难。


“有一个很显然的具体困境是: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可以仅仅通过姣好外貌来更加轻易地获得关注度,然而当女性艺术家真正通过才华获得一定的关注和认可之后,人们又会很容易地将其归因为「只是因为长得好看」、「对男性权力的依附」等等不可思议的、极少发生在男性艺术家身上的凝视和敌意,而这种基于厌女思维的逻辑,甚至不仅仅来源于男性,也有女性。


“我认为期待这种困境的解决,可能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女性主义的继续普及,这是一个大的前提。而作为一个鼓励和推广女性创作者的平台,我们能做的还有给更多的具体的个体注入勇气,鼓励她们站出来,因为「站出来」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抗。” 

老严 / 《The Boat that Drowns back and forth(Ongoing)》


老严则提到了一种更为普遍的状况:“大多数投身纯艺创作的朋友们,无论性别,都会遇到很多现实困境,无论是题材的限制,比如说与西方的摄影相比,中国摄影在创作语境上就有言论自由程度的不同,以及被迫的失声、物质生活的不稳定,其中充满太多令人沮丧的因素。


“如果从照镜子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在看到这些普遍困境之后,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限制」的边界松动一些,让更多女孩愿意继续创作发声;也想在现实层面给更多人展示到机会,无论是艺术展览还是商业合作。想要鼓励大家继续创作,更要为大家提供可持续创作的土壤和契机。” 




老严 / 《Family Fragment》


关于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现状,老严发现:“目前在女性主义者当中,大家还会有很多细分立场上的冲突和争议,但我想有时候正是因为有争议和冲突,才让女性主义的发展有推进的可能和机会。”


女性主义不仅仅是跟父权制的二元性别社会作抵抗,还要跟女性群体内部的矛盾斗争,有色人种的女性主义、性少数群体的女性主义、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女性主义、不同流派和思潮的碰撞以及阶级、种族、宗教、地域等方方面面,从不同山脉上流下的河要汇成波澜壮阔的大海,追求共同长久的自由与相对的平等,远不是个体事例所得到的经验可以概括与归纳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女性主义应该是一种终身的思考。


照镜子Miroir Project在2022年的最后,希望带领观众在观看时进入一种类似“ 踱步 ”的状态,通过展览4位女性摄影师在今年完成的系列作品,并邀请4组音乐人相聚,共同呈现一个小型跨年演出,将那些与你我相通的共同体验,以一种不太沉重的方式铺陈开来。




-

后记


触角的延伸

关注多元性别叙事


近期,香港最高法院裁定,允许跨性别者在不做变性手术的情况下变更政府签发的身份证上的性别,这无疑是华语世界有关性少数权益的一大进步。


在2022年,日本各地的女子大学也开始接收跨性别女性学生入学,其中奈良女子大学早已开辟了接收跨性别学生的先例。 


跨性别群体的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权益开始受到关注,这其中当然也必要地涵盖艺术创作。


老严在Authority Collective上的小访谈


“当然!在创办之初,我就考虑过这个问题(跨性别女性摄影师的参与),一定是欢迎和鼓励的。但目前而言我们暂时没有任何措施,因为我自己可能对跨性别议题也没有深入研究,加上平台现在顺性别女性摄影师的挖掘工作和发展机制都没有很完善,所以还是在平台探索发展期。想要有更稳固的发展后,可以通过更为多元和可持续的机会,吸引更多朋友参与其中。” 老严说。


对于跨性别女性的摄影创作,照镜子一直抱着支持的态度,相信从跨性别女性摄影师的镜头里看见的女性视角,也会同样地细致动人。跨性别群体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最近老严有一些作品被一个平台Authority Collective所收录,Authority Collective是一个位于北美的聚焦有色人种/女性/非二元性别/LGBTQ的艺术组织,关注与推动边缘群体的艺术创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陆网站浏览。



-


2023·Ongoing


目前照镜子正在福州筹备女性摄影月,还有一场商业展览正在前期对接中,未来我们也会看见照镜子的自出版杂志。在发展推进的过程中,她们仍然面临着许多譬如人手不足、文化监管、运作经费上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将照镜子女孩的创作与商业结合,也是照镜子一直在思考的事,商业化能够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元的机会,无论是做展览,还是办比赛,甚至是照镜子所希望做的创作驻地项目,很多事情都需要资金支持。如果能够获得更多合理可持续化的商业合作,照镜子也可以做更多的尝试,为创作者们带来更多机会。


如果你是一个用摄影来创作的女孩儿,欢迎你向照镜子投稿!或者聊聊与创作有关的想法。


关注照镜子的公众号、微博和Instagram,获取更多涌动的女性力量吧。

微博:@照镜子MiroirProject

公众号:@照镜子MiroirProject

Instagram:@MiroirProject




✍️

本文作者


绿子Midorikoko


喜欢听轻盈音乐的城市椅子观察者,adhd晚期。

·


关于“一筑一事签约撰稿人计划”


作为专注“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一筑一事持续着内容共建与多元化的“签约撰稿人”计划,期待借此链接深耕于不同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撰稿人,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优质的传播平台、专业的编辑指导和活跃的社群交流,并为读者呈现更有趣有料的优质内容。


* 合作联系:uu@zsstudio.net



👋👋👋

一筑一事「等」一人


分享一手灵感 / 发现志趣同好 / 领取专属福利

1号-💡筑事帮帮忙①群🈵️(话题不限)

2号-💡筑事帮帮忙②群(话题不限)

3号-💡筑事帮帮忙③群(话题不限)

4号-👀筑事-新店线报速递(探店交流)


欢迎添加“ZS·小筑理”👆

备注群号(1/2/3/4号)加入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忧忧

撰稿:绿子Midorikoko

摄影:由被访者提供

校对:昨山

设计:阿吉©ZSD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筑一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